滴滴自动驾驶交卷:团队超1000人,2025年量产无人车接入出行网络
作者 | 甲子光年2023-04-17

4月13日,滴滴自动驾驶举办开放日活动,并公布目前技术服务进展、新产品和创新业务,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

  • 产品方面,发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

  • 自动驾驶服务方面,发布了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

  • 量产方面,宣布首款自动驾驶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并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 业务板块上,创新业务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亮相。

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活动中谈道,目前,滴滴自动驾驶L4级自动驾驶全栈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过去六七年的核心技术研发积累下,我们已经掌握了包括感知、预测、决策、控制、大规模仿真系统、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在内的L4级自动驾驶的全栈核心技术。”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已经在广州和上海上线,滴滴用户在当地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域可以体验到相关服务。

“我们希望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在软件、硬件、服务、运营等方面深度集成,去创新下一代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张博说。

1.新自动驾驶概念车DiDi Neuron亮相

活动现场,最吸睛的莫过于新推出的自动驾驶概念车DiDi Neuron。

“这是一款来自未来的车。”滴滴自动驾驶的COO孟醒介绍称。

DiDi Neuron车长4.5米,和中型SUV的长度相当,不过,由于轴距达到了3.2,超过了中型SUV的标准,所以看上去,它和一辆大型SUV一样大。车舱内乘客可使用的空间增加了50%。

交互设计上,Neuron搭载了大屏交互系统,并用五块智能交互联屏代替了传统车灯,旨在通过窗口准备把自动驾驶的情况传递给外界,这样既能保护车内乘客也能保护车外人员。此外,车内也有很多柔性屏,可以与人交互,也能进行影音播放等娱乐活动,同时还能满足随时随地办公开会的需求。

车门设计上,Neuron借助了D1的设计经验,安装的是电滑门,乘客只能在靠近马路边一侧下车,车上也设计了一个顶翼门,身高2米的人不用低头就能上下车。

还有一个亮点是,Neuron内部配备了担任“管家”职能的机械臂,可以帮忙把行李提到后备厢,给座位上的乘客送水。

此外,硬件方面,Neuron总共配置了21个相机、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所有传感器都采用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每一套有两个激光雷达、三个摄像头,这样模块化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我们生产和维护成本。”孟醒谈道。

动力系统方面,Neuron将轮毂电机和无人网约车结合,四个轮胎能够灵活转向,能实现更小半径转弯、斜向行驶等功能,即使是狭窄道路的掉头、错车这些难度场景也无压力。

“Neuron这款概念车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Robotaxi服务。”孟醒说。

2.自动驾驶服务、量产新进度

除了未来概念的新车亮相之外,滴滴自动驾驶也公布目前自动驾驶业务的最新进展以及量产的进一步计划。

孟醒把当下滴滴自动驾驶的新阶段称为自动驾驶服务阶段:“过去三年是我们的第一个阶段,即自动驾驶的安全阶段,现在在安全的基础上,我们进入了自动驾驶服务的新阶段,开始更多地考虑服务,关注乘客的体验和运营的体验。”

为了更多地服务客户,在覆盖区域上,过去三年,滴滴Robotaxi在上海的自动驾驶覆盖区域扩张了7倍,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广州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即起终点均在区域内的订单,用户能在滴滴App上直接看到“自动驾驶”选项并叫车。

这个过程中,滴滴面对的难题不只是如何扩张地图,而是如何面对更复杂的真实场景。比如在高峰期,当车在直行道上被迫挤到左转道时如何找到空隙,避开大量的摩托车、自行车穿回直行道;夜市发达的地方如何灵活地应对白天和晚上路况截然不同的情况。

为此,滴滴自动驾驶推出“城市泛化引擎”,解决遇到的交通流、交互和长尾场景的挑战。“城市泛化引擎”包含一系列滴滴自动驾驶的技术,比如为解决交通流问题,滴滴使用了能够把所有道路感知结果一次性输出的感知大模型,大大降低延迟,提升精准度,还运用了可以将交通行为预测更精准的transformer的预训练模型,此外, 在交互上,滴滴自动驾驶引入了模仿学习的技术模块,通过行为预测,调整驾驶,加强交互能力。

这些技术是滴滴自动驾驶过去两年在进入城市深水区时积累的独特场景能力和技术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滴滴自动驾驶还引入了无限泊车技术,把全路段都变成站点,并且还推出了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

与这些新动作配套,滴滴自动驾驶在运营上又走了一步,打造了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来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比如,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机器人还可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90%。其中的自动化设备包括机械臂、AGV移动机器人等。

最新的数据是,滴滴自动驾驶的送驾时长达到了网约车的1.19倍,比2022年的1.35倍明显缩短了时间,同时,在每小时单量上今年已经达到网约车效率的93%,比去年的81%有了明显的提升。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连续运营1020天,在上海嘉定和广州花都,用户在滴滴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区域已经可以体验到滴滴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

针对下一步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服务,滴滴自动驾驶也公布最新的量产动作:推出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其中,北曜Beta是国内首个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可以提供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且可以支持分辨率调节,适配各种场景。

Orca虎鲸则是滴滴自动驾驶研发的行业首个量产化的三域融合计算平台,搭载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SCCU),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集成至一体。“虎鲸这一代产品相比上一代计算平台整个成本节约了88%,整车空间体积下降74%,核心元器件、线束都做了比较多的优化。”孟醒谈道。

滴滴自动驾驶距离大规模量产又近了一步。

3.新业务探索: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

现场出乎意料的是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的亮相。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的负责人韦峻青在活动上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

这是滴滴自动驾驶孵化的第一个创新业务。

KargoBot的推出代表着滴滴自动驾驶在瞄准Robotaxi之外的自动驾驶卡车市场。

这是滴滴自动驾驶2021年开始探索的一类新场景。选择这个场景的理由和其他看好这个赛道的参与者一样:“货运的业务量占到全国GDP的5%,但全国已经有超过800万货车司机的缺口。”

滴滴自动驾驶货车选择大宗商品运输作为落地场景,提出了无人化大宗商品运营的产品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混合无人化解决方案,以一辆有人驾驶的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L2加多辆L4完全无人化的车辆的车队的形式,为客户提供物流端到端和仓到仓的运输。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市场,但也在面临现实的难题。在《自动驾驶卡车:一条没那么好走的捷径》一文中,「甲子光年」谈到了这个赛道的机会和挑战。在传统卡车车队,一辆重型卡车的最大消耗来自油耗、过路费和人力成本,占比分别为30%、30%、20%,购车成本平摊到每年,只占10%。如果一辆自动驾驶卡车能够承担人力成本,降低油耗,就能节省车辆运行过程中50%的成本,并且提高车辆的运转效率和运行时间。在理想条件下,这样的技术是会被物流车队买单,但现在依旧面临低营收、高亏损和长周期的难题。

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在技术和场景上已经有突破,并投入了规模化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韦峻青提到,2022年底已经有超过50台的自动驾驶卡车,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突破100台,累计自动驾驶收入在2022年达到五千万人民币,2023第一季度结束数字突破1亿。此外,在无人化方面KargoBot拥有混合智能,所以在去年已经进行全栈无人化的技术验证。“今年我们会正式把自动驾驶的无人化运输投入小规模的商业运营。”韦峻青说。

KargoBot的最新进度是,目前,已经在货运场景和货运卡车自动化方面落地,且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拿到北京自动驾驶卡车的测试牌照,开始自动驾驶卡车的测试。此外,其全栈的软件、系统和AI上做了超过50项的创新,让滴滴Robotaxi技术能够被卡车所使用。

4.从200人到1000人,滴滴的自动驾驶新征程

这是一次时隔两年的亮相,也是滴滴自动驾驶从2016年组建团队以来的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现。

从2016年,滴滴就做好了长期准备。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在活动中谈道,当时,在拜访了全球自动驾驶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之后,他建立了新的认知:“L4自动驾驶技术大概还需要十年时间(2016年到2026年)逐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不是很多人说的两三年就能量产,也不像一些人说的遥遥无期。”

这个期间,滴滴自动驾驶走出了自己的路。2019年,滴滴自动驾驶事业部升级为独立公司之后,滴滴出行CTO张博兼任滴滴自动驾驶CEO ,当时团队不到200人,现在,团队规模已经达1000人左右。

如今,距离第一个十年截止还有三年。

滴滴也有了更清晰的路。

现场提到,滴滴Robotaxi发展的四个关键维度:国产化、前装量产、降成本、安全性保障:

首先是国产化,滴滴自动驾驶希望实现供应链自动可控,将关键零部件90%做到国产化,这也是此前滴滴自动驾驶一直强调的重点之一,2021年滴滴自动驾驶发布双子星平台时就提到,当时已经有80%选择国产化方案。

前装量产一直是滴滴自动驾驶的核心目标之一,公司需要借此保证可靠性和一致性,同时,滴滴自动驾驶还希望将下一代的成本降低4-5倍,为规模化奠定基础。

此外,安全性保障是一切服务的根基,滴滴自动驾驶的规划是通过各种冗余,比如底盘冗余、通信冗余、供电冗余等保障,形成下一代车的核心标准。

沿着这个脉络,接下来,滴滴自动驾驶的发展重点是做好自动驾驶的运营和服务;同时能够持续迭代软件;并将技术赋能网约车平台。

未来,滴滴自动驾驶将和新能源整车企业一起共同定义量产的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在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量产、生产等各个环节开展合作。

“希望首款车能够2025年进入滴滴的网络进行服务,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孟醒说。

评论代码
据报道,4月16日,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ADS2.0正式发布。该系统基于道路拓扑推理网络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即使无高精地图也能看懂路及红绿灯等各种道路元素,使得无图也能开的重大突破。ADS 2.0将在A
2023-04-17